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_xxxxx欧美丰满大屁股大屁股_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
專業
農業規劃單位
高效
農業規劃團隊
咨詢熱線 025-84347962
安徽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2022-10-24 15:52 來源:未知
引      言
 
    “十三五”以來,我省農機械化快速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支撐和技術支持。“”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期,也是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2-2025年)》和《安徽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有關部署,結合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實際,編制《安徽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本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進行了銜接,作為指導各地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農機化事業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為我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抵御自然災害、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十三五”期間,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淘汰老舊農機裝備,大力發展高效、綠色、智能和復式作業機械。積極實施“全面普惠、擴面增類、精準提標、惠農便民”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4.1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10%,補貼各類農機具51.3萬臺,受益農民39.2萬戶,拉動社會投入資金172.9億元。2020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超過6800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18.2%;大中型拖拉機達到26.3萬臺,增長19.3%,其中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占比從30.1%增長到54.3%;水稻種植機械達到5.2萬臺,增長71.8%;聯合收獲機達到22.8萬臺,增長30.7%;谷物烘干機達到1.6萬臺,植保無人飛機由12臺發展到7500臺。畜牧水產、果菜茶、設施農業等產業農機裝備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加速拓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裝備支撐。
(二)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底,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1%,比2015年增加9.4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8個百分點;其中小麥、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6.8%、87.7%、88.6%。馬鈴薯、油菜、大豆和花生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增長明顯,分別達到59.3%、68.3%、76.1%和64.8%。秸稈處理、田間管理和糧食烘干等薄弱環節加快突破,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46個,3個市整建制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茶葉、山核桃等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機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拓展。
(三)農機科技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推動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在農機作業上的應用,編印《安徽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讀本》,形成了小麥等7種農作物技術集成模式。新增獲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創建安徽省農機裝備應用產業技術體系,研發新型農業機械產品50多種,獲省部級及其以上科技獎勵20余項。推動農機制造業轉型升級,全省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近300家,規模以上農機生產企業超50家。全椒柴油發動機產業、蕪湖大中型農機產業、泗縣拖拉機產業等區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良好。中聯農機迅速崛起,躋身全國農機行業第一方陣。在茶葉加工機械、烘干機、色選機、孵化機等領域,我省陸續崛起一些有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
(四)農機服務功能持續增強。全國首創并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86個,農機專業合作社5359個,比2015年增長55.4%。“十三五”期間,農機試驗鑒定和檢測具有國家支持的推廣鑒定能力14項,省級推廣鑒定能力125項,專項鑒定能力11項,試驗鑒定和檢測能力范圍已覆蓋農業機械分類的全部15個大類,累計完成國家支持的(部級)推廣鑒定327項,省級推廣鑒定完成2896項。通過“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與示范合作社的模范帶動,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治理,推進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市2個、示范縣14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市3個、示范縣23個。健全新型農業機械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農業生產實用人才2.7萬人次,新增農機職業技能獲證人員2.2萬余人。
二、機遇挑戰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是機械化對人力畜力加速替代的重要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出臺《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2-2025年)》,統籌推進推廣應用和研發制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農業機械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老齡化的趨勢凸顯、農業勞動力短缺矛盾突出和農業用工成本持續上升,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才能為糧食安全生產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農機高質高效發展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諸多惠農政策極大調動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農機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加快普及應用,為充分滿足農業生產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創造了良好條件,注入了持久動力。
隨著我省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化需求的日益迫切,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一是農機制造水平不高。農機科技創新能力較為薄弱。大多數農機企業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份額小,與國內外同行存在差距。二是農機作業基礎條件不優。耕地存在“零碎化”問題,農機通行與作業條件有待“宜機化”改造。農機“下田難”、“存放難”和“保養難”的問題在不同地區依然存在。三是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不強。我省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近年來勞動力緊缺情況突出,對農機社會化服務需求日益迫切。但全省農機合作社發展不均衡,多數合作社服務能力不強、發展質量不高。四是發展不平衡。皖北旱作區與皖南水田區、平原地區與丘陵山區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糧食作物生產與經濟作物生產、種植業與養殖業存在領域發展不平衡;產前、產后等環節機械化程度低,高性能、智能化農機數量少。五是支持保障不足。相對周邊省份,我省在財政、用地、金融等方面對農機化支持力度不足。農機農藝融合不夠緊密,農機化管理人員匱乏,導致農機試驗示范、推廣、鑒定、監理、培訓等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十四五”時期,是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必須立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部署,積極應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加快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全面升級。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聚焦推廣應用和生產制造,加快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促進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推進制造智能化、技術集成化、服務社會化、農田宜機化和保障要素化,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我省農機裝備產業向先進適用高質量發展轉型,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全程全面。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作物、經濟條件、生產規模、機械化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推動農機化技術集成,優選適宜的技術路線和裝備,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全程全面機械化生產模式。
——堅持統籌規劃、協同發展。優先推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大宗經濟作物主要環節生產機械化。圍繞突破薄弱環節,突出工作重點,優先選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生產大縣和基礎好的區域建設示范點,典型引路,由點及面,整鄉整縣,逐步推進。
——堅持創新驅動、補齊短板。以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為載體,以綠色增產的農藝技術為內容,結合采用信息化技術和開展農田基本建設等工程,加強農機、農藝等多部門的聯合攻關、協同配合,推動農機農藝相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
——堅持政策引導、多方參與。以政府扶持政策為引導,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生產規模經營者為主體,廣泛吸引農機生產企業、農業高校和農業科研、推廣和教育等部門參與,匯聚各方力量,增加資金投入,形成合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良好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200萬千瓦左右,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農機使用效率顯著提升。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油菜、花生等作物薄弱環節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的機械化率總體達50%以上。農機安全生產進一步強化。聚力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提升農機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農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階段。
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與長三角各省市加強主要農作物薄弱環節、設施農業、果菜茶、畜牧水產等機械化方面的合作,加強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推廣,加強丘陵山區“宜機化”合作。
展望2035年,全省農作物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丘陵山區農作物、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應用于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作業監測與服務,農業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全覆蓋,實現農業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
專欄1 “十四五”農業機械化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
基期值
2025
目標值
指標屬性
1 農機總動力 萬千瓦 6800 7200 預期性
2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 81.0 85.0 預期性
3 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 64.7 70.0 預期性
4 設施農業機械化率 % 26.7 50.0 預期性
5 畜牧養殖機械化率 % 38.4 50.0 預期性
6 水產養殖機械化率 % 50.5 55.0 預期性
7 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 % 42.1 50.0 預期性
8 大型復式智能高效機械占比 % 14.0 30.0 預期性
9 農機制造年主營收入 億元 280 600 預期性
10 農機服務總收入 億元 536 560 預期性
 
 
第三章  加快實施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
 
一、著力提升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圍繞江淮地區水稻種植機械化、皖北平原玉米籽粒收獲、大豆免耕播種、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播種等薄弱環節,研發適用機具,強化機械、栽培和品種集成配套,加強技術推廣示范。加快選育宜機化糧食品種,提升育種機械化水平,推進良種良機協同。加快節水灌溉、秸稈綜合利用、高效植保、環保烘干等環節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和裝備應用。繼續推動開展深松(深翻)作業,落實作業補助資金,完善監督機制,確保作業質量,每年不少于500萬畝。深入推進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形成適合我省不同區域的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到2025年,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到70%,大豆種植、收獲機械化率均達到90%,玉米籽粒機收水平顯著提升。
二、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
    瞄準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加快補齊油菜、花生等大宗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短板,聚焦油菜種植和收獲、花生播種和收獲等環節,選用和研發適宜江淮地區種植的新機具,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提升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到2025年,油菜種植、收獲機械化率分別達到50%和70%,花生種植、收獲機械化率分別達到65%和55%。圍繞省域特色農產品,積極推進辣椒、草莓等入選長三角綠色食品目錄產品、皖南和皖北中藥材等特色農業設施種植機械化,加強省域內不同設施結構、環境自動調控、水肥一體化和作物信息監測與遠程控制管理系統的系統化集成與應用示范效應,穩步推進與提升設施內作業環節裝備化、智能化與信息化應用水平,到2025年,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
三、加快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
    針對我省畜禽養殖的機械化問題,健全完善畜牧業機械化技術標準體系,制定皖北地區生豬和牛羊、江淮之間生豬和家禽、皖南家禽和地方豬等主要畜禽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范。推動構建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畜禽養殖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著力解決飼草青貯、飼草料生產加工投喂、畜產品采集加工、糞污收集處理與利用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薄弱環節機械裝備難題,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畜禽養殖機械裝備技術。到2025年,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健全水產養殖機械化標準體系,完善池塘標準化建設規范,加快推進水產養殖全程機械化,重點開展池塘養殖精準管控、高效起捕、筏式養殖輕簡化植苗采收、苗種計數分選、病死水產品無害化處理等新裝備研發。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水產養殖裝備、生產作業和管理服務上的應用。到2025年,水產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5%以上。
四、積極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
   聚焦糧食、油料產后薄弱環節,圍繞茶葉、中藥材、畜禽、水產品、果菜茶等農產品加工薄弱環節,加強烘干收儲、茶葉精制、畜產品分割冷凍、水產品分級保鮮、果蔬保鮮干制等環節新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探索發展“互聯網+初加工機械化”,推動農產品初加工重點環節機械化與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快制定健全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推廣鑒定技術標準。加快推動面制食品、米制食品、特色雜糧制品、豆制品等鄉村特色農產品加工機械的應用。到2025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
五、加快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
     加大對丘陵山區機耕路、田間道路和排水渠道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明確“宜機化”要求,通過土地集中、平整,改善農機作業通行條件,推動低丘緩坡田塊“小變大”和標準化建設,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針對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特色作物種植農藝特點,積極研發輕簡型農機裝備和高適應性專用機械。著力圍繞我省山區茶葉、板栗、山核桃、油茶、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加快種植、管理、收獲和初加工等關鍵環節新型農機裝備研發,解決“無機可用”問題。發揮省農機裝備應用產業技術體系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項目支持,圍繞皖南山區特色經濟作物裝備短板,研發新機具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到2025年,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
 
專欄2 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推進工程
01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
對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機具購置實行重點補貼,引導各級財政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農機更新換代;在水稻主產縣每鄉鎮建1個育秧中心,糧食主產縣每鄉鎮建1個糧食烘干中心;到2025年底爭創50個國家級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縣。
02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建設
深化農機農藝融合,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在全省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100個,制定一批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形成良種、良法、良機相配套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體系,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提質增效。
03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
圍繞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在全省建設小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作物高標準綜合示范基地100個。
 
 
第四章  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產業鏈發展
 
一、實施農機優勢產業集群壯大行動
   通過培育和引進,推進我省優勢農機裝備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打造蕪湖現代農機、合肥色選機、阜陽糧食機械、宿州智能農機裝備等四大農機制造產業集群,壯大滁州動力裝備、蚌埠孵化機、六安糧食烘干機等三大優勢農機產品。通過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我省農機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皖產農機”市場占有率,到2025年,農機制造年主營收入達600億元。
二、實施特色農機研制補短板行動
    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和分環節全面梳理我省農機發展需求,編制農機裝備需求和研制清單,重點研發制造農機精細作業遠程監測終端、無人作業多功能精量播種機等大中型智能機械,丘陵山區輕便小型作業機械、名優茶智能化采摘機械、新型茶葉萎凋保鮮成套設備、大宗茶自動上料機、高效山核桃采摘加工等特色小型機械,蔬菜移栽收獲、果蔬履帶式運輸車等設施農業機械和養殖業發展配套的洗消飼喂、尾水凈化、糞污處理等農機裝備。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基層推廣部門等單位,組建省農機裝備創新研發推廣聯盟,建立農產學研定期對接和會商機制。依托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首臺套補助和首臺套保險等政策,引導我省龍頭企業參與全國農機補短板行動。到2025年,全省特色農機補短板裝備研制達到72項以上。
三、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提升行動
    培育壯大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專業戶等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探索實行農機互助、設備共享、互利共贏的有效方式,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引導村級組織參與農業生產“大托管”和農機作業網格化服務,推進“機械換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信息化管理,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裝備能力和管理水平。創新服務業態,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開展托管式、訂單式作業服務。2025年底建設1000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實現農業鄉鎮全覆蓋。
四、推進廢舊農機更新
    全面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促進農機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推動我省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高效發展轉型。大力示范推廣節種節水節能節肥節藥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快側深施肥、精準施藥、節水灌溉等機械裝備推廣應用,減少種子、化肥、農藥和水資源用量。加快綠色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到2025年我省大型復式智能高效機械占比達30%。
五、加強農機技能培訓
   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基層技術推廣部門、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培養農機操作、維修等實用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支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有技能、會經營、思想業務過硬的農機化產業大軍。大力開展農機手機械操作技能大賽和技術培訓,提高機手規范化操作、標準化作業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優勢農機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工程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訓基地,加快農機職業技能教育發展。引導涉農高校面向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構建產學研用推協同育人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專欄3 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提升工程
01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創建
對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機具購置實行重點補貼,引導各級財政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鼓勵、支持、引導有條件的地區整鄉、整縣、整市推進全程機械化,新增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600個,實現農業鄉鎮全覆蓋。
02農機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積極推進農機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工作,提高農機隊伍社會化服務能力,“十四五”期間,培訓農機合作社理事長5000名、農機手10萬名。
 
 
第五章  積極提升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能力
 
一、提升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農機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基層農機推廣人員崗位技能培養和知識更新,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農機化管理人才。優化農機裝備資源配置,加強縣域統籌規劃布局,加快建設農機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大力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強推進農機試驗鑒定、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信息宣傳、教育培訓、應急救災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產業急需和補短板創新產品的鑒定,建設省級農機裝備試驗鑒定檢測中心,充分發揮農機試驗鑒定的評價推廣作用。加強農機化信息宣傳、教育培訓及應急救災體系建設,開創農機管理服務新模式,鼓勵有條件地區建設區域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提高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快速救援等能力。積極推動農機經營、維修及零配件供應產業發展,完善農機售后服務功能,提升售后服務水平。
二、提升農機安全管理能力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規范農機安全監管行為。嚴格履行安全監管職責,依法核發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牌證,做好駕駛人培訓和考試管理,嚴格農機安全技術檢驗,穩定提高農機化“三率”水平。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加快推進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確保2024年底實現清零,有效遏制農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加強農機安全監管信息化等裝備建設,提高農機安全監管科技含量。構建基層農機安全網絡化管理模式,強化農機安全監管人員、農機應急救援隊伍培訓、演練,提升農機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技能。深化“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完善“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機制,實現“十四五”期間“平安農機”創建質量與數量的雙提升,力爭到2025年,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達到20個。
三、提升農機化信息化服務能力
   加快建設農機智能調度信息平臺,聯通農機化服務大數據,實現管供需智能化對接,提升農機管理、服務、應急能力。加快推進農機購置補貼、試驗鑒定、安全監理、質量監督等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實現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物聯網、大數據、農業傳感器、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引領農業機械化管理、農機作業監測、農機作業服務向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廣北斗導航、智能控制、自動駕駛等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建設農田精準耕作、畜禽水產智慧養殖、設施園藝智能化生產等數字農業示范基地。依托省農機裝備應用產業技術體系,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無人農場等新技術新裝備示范推廣。
專欄4 農業機械化能力提升工程
01農機裝備試驗鑒定公共服務建設
到2025年底,建成1個農機裝備試驗鑒定檢測培訓基地,4個鑒定檢測中心,分別為:農產品烘干機械試驗鑒定檢測中心、色選機械設備試驗鑒定檢測中心、畜牧養殖機械設備試驗鑒定檢測中心、南方智能農機裝備試驗鑒定檢測中心。
02農機化管理服務信息化系統建設
加快農機購置補貼業務線上高效安全辦理,提升農機試驗鑒定、安全監理、質量監督等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省級農機智能調度信息平臺建設。
03 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建設
建設省、市、縣三級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到2025年底,建成1個省級、16個市級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全省各個縣(市、區)完成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建設。
04  “平安農機”創建
鞏固“平安農機”已創成果,對已創地區實施動態監管。創新創建辦法,提升創建質量與覆蓋面,加強示范鄉(鎮)、村和戶(含農機合作社)的常態化檢查。力爭到2025年,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達到20個。
 
 
第六章  落實規劃實施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作任務,切實抓好規劃實施。組織調動全系統力量,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把農機化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推動全省農機化全面、科學、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整合資金,落實農機購置及報廢更新補貼、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用地、保險等政策。實施農機新產品補貼和大型農機具金融租賃等試點。加快構建農機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能力體系。遴選培養一批農機使用 “土專家”,不斷壯大基層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加快構建長三角農機化一體化合作機制。
三、加強法治保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法治思維,提高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好農機地方性法規規章制修訂工作。全面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依法開展農機監督執法,強化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切實提高農民機手、農機企業和農機服務組織自覺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為推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加強監督指導
    建立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績效評價機制,將規劃實施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后續扶持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考核評價對農機化發展的引導、激勵與約束作用。圍繞規劃重要目標、主要任務、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加強調度和評估,及時總結推進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唱響“機械強農”旋律,在省級及以上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努力營造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
相關資料(liao)Related data更多
熱點話題Hot topic
?